【忆往昔·高考】天津近15年高考作文真题汇总
近几年,高考语文天津卷的作文题目可谓是五花八门,有时代感悟、有热门话题、有哲学思考、也有科技展望。本文就给大家盘点近14年的作文题目、官方解读,以及评分标准。
看完之后,你觉得哪年比较好写哪年难下笔?明年的题目你觉得会是什么方向呢?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车轮的辐条一根一根,向心辏集,连接起居于中心的轮毂。辐集而轮运,劲直的辐条汇聚于轮毂,车轮支撑起载重的车辆,滚滚向前。
你对这段话有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结合自身体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作文解析
本题是一则材料作文,题目以人们常见的“车轮”引出话题,以车轮的辐条与轮毂为喻,生动展现了个体与集体的依存关系。首句“车轮的辐条一根一根,向心辏集,连接起居于中心的轮毂”,通过“一根一根”强调个体的独立性,“向心辏集”则点明所有个体都指向共同核心,而“连接轮毂”揭示了集体对个体的整合作用。第二句“辐集而轮运,劲直的辐条汇聚于轮毂,车轮支撑起载重的车辆,滚滚向前”,层层递进,先说明协作才能运转(“辐集而轮运”),再强调个体需具备“劲直”的特质,最终实现“载重前行”的整体目标。这一意象的核心在于:个体的价值既体现于自身特质,更在于融入集体后的协同效应。孤立存在的辐条毫无意义,当所有辐条精准指向轮毂时,车轮才能稳健转动。这让人联想到人类社会的运作——个人的才华、团队的协作、国家的治理,无不遵循这一规律。例如中国航天工程的辉煌,既依赖钱学森等科学家的个人智慧,更需要无数科研人员像“劲直的辐条”般各司其职,最终通过国家战略这一“轮毂”凝聚成探月问天的磅礴力量。抗疫期间亦是如此:医护人员的专业能力是“辐条之直”,全民配合的防疫体系是“轮毂之聚”,二者结合才铸就生命防线。
在缤纷的世界中,无论是个人、群体还是国家,都会面对别人对我们的定义。我们要认真对待“被定义”,明辨是非,去芜存真,为自己的提升助力;也要勇于通过“自定义”来塑造自我,彰显风华,用自己的方式前进。
以上材料能引发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结合你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作文解析
这是一则材料作文,审题时注意找到材料中的关键词。材料聚焦在“定义”上,提出“被定义”时应该怎样做,以及鼓励我们去“自定义”。
在面对 “被定义”时,强调明辨是⾮,去芜存真,为自己的提升助⼒。正确看待他⼈的评价, 不要被过分的褒赞冲昏头脑,也不要因为别⼈的恶意差评⽽⼼灰意懒,要客观地从他⼈评价 中提取自己的真实特点,扬长补短,让自己向更好、更强前进。
而面对“自定义”时,强调勇于用它塑造自己,彰显风华,用自己的方式前进。也就是说自我评价的重要作用,一是展现自我,二是以它为标杆,激励自我奋勇前进,完成对自己的塑造。“自我”强调的是对自己的认知和期许。
其次,材料指出对象可以是个⼈,可以是群体,可以是国家。所以写作范围很⼴,不要只局限于自我的学生身份。可以联系社会的现象,展现自己对天下事的思考。
文体上,可以选择记叙⽂、议论⽂进⾏写作。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与有肝胆人共事
从无字句处读书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与挑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和担当。一个世纪前,在津求学的青年周恩来撰写了这副对联,在交友处事与读书求知方面警勉自己。品读此联,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任选角度,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自拟标题;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官方解读:启学习交友之思 悟责任担当之道
2023年高考语文天津卷作文题要求考生围绕青年周恩来在津求学时撰写的自勉联展开写作,启发考生思考读书求知、交友处事的方法和原则,激发考生领悟使命与挑战、责任和担当的时代意义,对青年学子具有启思悟道的价值。
作文题选用周恩来学生时代的自勉对联,容易引发同龄考生对比反思,又能给予考生高标引领。读书求知、交友处事是考生最熟悉的日常生活,也是迈向社会的中国青年*关切的青春大事,能够调动考生的生活体验和课堂积累,激发丰富联想和写作兴趣。结合对联含义和生平,考生可思考"读什么书、知什么理""交何等人、做何等事"问题,也可探究"如何实践检验、怎样实现理想"等问题。考生立足中华民族百年复兴历程,针对如何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获得修身处世的滋养,从革命先贤身上汲取成长的智慧与力量,从时代重任中检省自身的差距和不足,从当今社会与身边现象中发现青年成才的共通问题等方面,进行多角度思考,多层次分析,整体性建构,个性化写作。
一位高三语文教师认为,今年作文选用一副对联,关联伟人事迹,题面简洁而内容丰富;人"有肝胆",书"无字句",角度新奇而内涵深刻;"使命与挑战""责任和担当",提示简明而立意高远。考生可以立足整联,从交友处事与读书求知的关系入手,既可以写两者相辅相成,也可以在两元比较中围绕对联某一侧面,展开针对性分析、多角度思辨;还可以从某一联出发,写交友处事,从立身做事中积累经验,写读书求知,从社会实践中获得智慧。该题可叙可议,能够展现不同层级考生的写作能力和思维品质。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烟火气是家人团坐,灯火可亲;烟火气是国泰民丰,岁月安好;烟火气是温情,是祥和,需要珍惜和守护,也需要奉献和担当。寻常烟火,就是*美的风景。
要求:
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官方解读:着眼寻常烟火 礼赞*美风景
2022年天津高考语文卷作文题要求考生围绕有关“烟火气”的一段材料展开写作。该作文题由考生熟悉的“烟火气”入手,以浓郁的生活气息引导考生重新认识生命和心灵的基本需求,思考寻常“烟火气”之于国家、民族、个人的价值,写出自己的人生感悟。在全国上下戮力同心防控新冠疫情之际,该命题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烟火气”是市井生活味道,是百况人生形态,也是“民生为大”理想,更是良政善治境界。激励学生“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心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考生可结合个人、家庭、社区的身边事,可联想天津、国家、国际的现实情,从中选取丰富的个人情感、生活态度、治国理念、国家精神、民族意志及文化观念的事例,进行多角度对比、多维度思辨、整体性建构;并思考个人成长过程中的理想、责任、使命、担当等问题,进一步体认到“风景这边独好”的诗意内涵。
天津卷作文题选用“烟火气”这一生活词语,启迪考生紧扣时代脉搏对其丰富内涵进行思考。一位资深语文教师认为,该作文命题代入感强,立意层级丰富,考生可以拓宽思维广度联想常态生活现象,展现思维跨度对比民生建设,表现思维温度弘扬家国情怀,挖掘思维深度探讨民族文化……在对寻常烟火成为*美风景的思考中,在平凡人物、普通小事与城市精神、思想境界彼此关联、对照、碰撞、升华中,学生有事可想,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理可论,能够进行个性化写作,展现个人写作水平。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如果说时间是一条单行道,那么纪念日就是道路两侧*醒目的路标,它告诉我们怎样从昨天走到了今天。时间永不停步,纪念日不会消失。记住它,可以让日历上简单的数字成为岁月厚重的注脚,而它也不断提醒着我们带着初心奔向前方。
要求:
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官方解读:聚焦“纪念日” 逐梦新时代
2021年天津高考语文卷作文题要求考生围绕有关“纪念日”的一段材料展开写作。该作文题由考生熟悉的“纪念日”入手,引导考生结合自身认知,思考“纪念日”之于国家、民族及个人的价值与意义,写出自己的认识与感悟。在纪念中国共产党诞辰一百周年之际,围绕“纪念日”思考历史,展望未来,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纪念日”是我们生活中的重要“路标”,更是历史的重要“里程碑”。无论是个人的“纪念日”,还是国家、民族的“纪念日”,都在激励我们要牢记历史、逐梦未来。指出“历史是*好的老师”,“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作文材料以“纪念日”为抓手,启发考生聚焦重要历史节点,梳理国家、民族走过的凝结着鲜血与汗水、饱经磨难却生生不息的伟大历程;同时,将个人成长的“纪念日”与国家、民族关联,思考个人成长过程中的理想、责任、使命、担当等问题。
天津卷作文题注重紧密联系时代要求,启迪考生对“纪念日”丰富、厚重的内涵进行思考,紧扣“立德树人”育人使命,厚植爱党、爱国情怀,主题指向明确。一位资深语文教师认为,该作文命题创设了富有诗意的情境,带入感强,情感内蕴丰富,便于抒发真情实感、表达深刻思悟;立意层级丰富,书写空间广阔,利于充分发挥考生的写作潜能。考生可审视个人成长经历,也可对社会历史展开思考;可记叙、抒情,也可议论说理。作文能较好地反映考生的生活积淀、思考深度和写作个性。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面孔”是全球热播纪录片里充满家国情怀的杜甫,是用中医药造福人类荣获诺贝尔奖的屠呦呦,是医务工作者厚重防护服下疲惫的笑脸,是快递小哥在寂静街巷里传送温暖的双手……也是用各种方式共同形塑“中国面孔”的你和我。
走过2020年的春天,你对“中国面孔”又有什么新的思考和感悟?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官方解读:我与时代同框 擦亮中国面孔
2020年天津高考语文卷作文以“中国面孔”为关键词,落实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考生结合抗疫经历,联系国家发展与个人成长,在开放视野中,再次审视个人在新时代的责任与担当,表达自己的新感悟。设题角度多元,有利于考生发挥写作潜能、展现思维品质。
指出,教育“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为落实这一思想,作文命题从材料选择、情境创设、立意空间等方面都做了精心的设计。作文材料寓宏大于微细,包含传统文化的家国情怀、中国科技的世界贡献、众志成城的民族精神、守望相助的个人担当等丰富内涵。材料以2020年春天作为思考“中国面孔”的出发点,引导考生聚焦中国抗疫精神,探究个人与社会、与国家、与世界的关系,进一步关注个人责任、文化认知、国家治理、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问题,激励考生关注生活、思考现实,启迪考生拓展思维,体悟民族精神,省察自我发展,加深对“四个自信”的理解。
天津卷作文题坚持育人导向,突出功能,落实课标要求,聚焦核心素养;注重结合时代情境,激发“新”思考;在平稳中有创新,充分体现出高考改革的导向性。一位语文教育专家表示:今年的命题精心选择了杜甫、屠呦呦以及医务工作者、快递小哥等四副“中国面孔”作为材料,兼顾科学与人文、伟大与平凡、国家成就与世界影响。他认为,题目立足时代精神,命题现实带入感强,可由现象挖掘本质,展现考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独创性;作文可议可叙,角度开放,为考生的延伸思考、个性化写作预留了充分空间。整体看,是对考生语文素养的综合考查,也是助推考生思想成熟的成年礼。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不错,目前的中国,固然是江山破碎,国弊民穷,但谁能断言,中国没有一个光明的前途呢?不,决不会的,我们相信,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
——方志敏
国家是大家的。爱国是个个人的本分。
——陶行知
若能作一朵小小的浪花奔腾,呼啸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推动人类历史向前发展,我觉得这才是一生中*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
——黄大年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官方解读:厚植爱国情怀 意蕴博大深沉
指出,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要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今年天津高考语文卷作文命制了以爱国情怀为主题的“材料作文”。作文题以方志敏《可爱的中国》、陶行知《预备钢头碰铁钉》和黄大年《入党申请书》为材料来源,引导考生结合自身认知,探究“爱国”精神在历史与当下的丰富意蕴,写出自己的思考与感悟。
爱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革命家方志敏面对屠刀,仍然坚定地相信中华民族会拥有光明的前途;教育家陶行知在书信中对青少年的谆谆教诲,至今叩击着华夏儿女的心灵;科学家黄大年学成归国,以宝贵的生命兑现了自己的铮铮誓言。我们每个人的命运都与国家紧密相连,我们每个人的担当都是民族复兴的强大力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七十华诞之际,围绕“爱国”思考历史,展望未来,无疑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本题注重发掘中华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的优秀基因,紧扣“立德树人”的育人使命。作文题平实处见深刻,朴素中寓庄严,具有很好的正面导向,可以综合考查考生的核心素养。一位资深语文教师认为,该作文题主题指向明确,立意角度多元,情感内蕴丰富,写作空间广阔。考生可以写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可歌可泣的事迹,也可以写民族危亡之时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信仰,可以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途,也可以写“小我”融入“大我”的使命担当,还可以思考爱中国与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系……作文能较好地反映考生的生活积淀、思考深度和写作个性,可以记叙、抒情,也可以说理、议论。
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60分)
生活中有不同的“器”。器能盛纳万物,美的形制与好的内容相得益彰;器能助人成事,有利器方成匠心之作;有一种“器”叫器量,兼容并包,彰显才识气度;有一种“器”叫国之重器,肩负荣光,成就梦想……
要求:
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官方解读:“器”:兼容并包 意蕴深弘
2018年天津高考语文卷作文题要求考生围绕有关“器”的一段材料展开写作。该作文题由人们熟悉的“器”入手,引导考生结合自身体验,探究“器”在形制和内容、物质和精神或功能和象征等层面的丰富内涵,写出自己的思考与感悟。
“器”无时不在我们的生活之中,无论是作为工具的功能之“器”,还是体现才德、审美的象征之“器”,都和我们息息相关。“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是成就事业的实用利器;“玉不琢,不成器”,人必须经受磨砺才能成为美器;“器”是器量,是包举洪纤的大气;“器”又是担当大任的国之栋梁,是造福民生、保家卫国的大国重器。“器”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也体现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天津卷作文题注重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因子,紧扣“立德树人”的育人使命,启迪考生对成才成器及国之重器的认识与思考。作文题平实中见深刻,为考生提供了多向的思维路径,有利于考查观察、想象、审美和逻辑思维等能力。一位资深语文教师认为,该作文题立意角度多元,层级鲜明,不同层次的考生都能发现属于自己的写作空间。考生可以写实物的“器”,或思考形制与内容的关系,或思索器与道之辨;可以写个人的器量、才识、气度,探究“器”在才德风范方面的含义;可以写作为工具的“器”,探讨利器推动科技发展、社会进步的作用;还可以写大国重器,体悟“器”对于国家、民族发展的重大意义……作文可以说理、议论,也可以记叙、抒情、描写、说明。
我们在长辈的环绕下成长,自以为了解他们,其实每一位长辈都是一部厚书,一旦重新打开,就会读到人生的事理,读到传统的积淀,读到时代的印记,还可以读出我们自己,读出我们成长时他们的成长与成熟,读出我们和他们之间认知上的共识或分歧……
十八岁的我们已经长大,今天的重读,是成年个体之间平等的心灵对话、灵魂触摸,是通往理性认知的幽径。请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深入思考,围绕“重读长辈这部书”写一篇作文。
重读长辈这部书:深情回顾 理性思考
2017年天津高考语文卷作文题要求考生围绕“重读长辈这部书”展开写作。该作文题从考生十八岁步入成人的年龄特点出发,关注传统文化的代际传承及人文素养的培育提升,引导考生对过去生活重新发掘、重新梳理,展开联想与思考,写出个人的独特感受与见解。
人伦关系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而“重读长辈”是一种致敬,也是一种反思。长辈们阅历丰富,成熟睿智,但难免有时代和个人局限,年青一代思想敏锐,趋时逐新,却有可能对传统认识不足,“重读”会带来一次思想碰撞,一次继承和超越。这一代考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甚至不少考生的父母、老师也是独生子女,这一成长环境使考生体验到了不一样的长幼关系,“重读”也因此具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独特的思想意义。
2017年的天津卷作文以考生为本位,文化意蕴深厚,思辨色彩鲜明,平实中显大气,平易处见深刻。某中学老师认为,作文题立意角度较为丰富,各层次考生都能够找到发挥空间。考生可以通过长辈的人生经历思考过去的时代与历史,思考家族传统和民族传统方面的文化积淀,思考长辈的人生智慧和经验教训,也可以在长幼互动关系中,以长辈为镜鉴重新发现与认识自我,从我的视角观照长辈在家庭角色和社会角色上的进步与成熟。
在阅读方式多元化的今天,你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在宽广无垠的网络空间中汲取知识;你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悦读”有形有色、有声有像的中外名著;你也可以继续手捧传统的纸质书本,享受在墨海书香中与古圣今贤对话的乐趣……
当代青年渴求新知,眼界开阔,个性鲜明,在阅读方式的选择上不拘一格。请围绕自己的阅读方式,结合个人的体验和思考,谈谈“我的青春阅读”。
官方解读:多元阅读方式 我的青春阅读
2016年天津高考语文卷作文题是一道针对当下青年人阅读方式命制的材料作文,要求考生结合自身体验与思考,谈谈“我的青春阅读”。作文题切合青年学生的学习生活,导向积极,易于引发考生的联想与思考。
构建书香校园、书香社会是当前社会的共识,阅读是青年人学习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而阅读方式的选择关系到阅读效果。年青人富有朝气,自主性强,更愿意尝试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但也可能有率性的一面。在阅读方式多元化的e时代,总结和思考“我的青春阅读”,具有比较鲜明的时代性、现实性和针对性。
某中学老师认为,“阅读”这一话题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围绕“阅读方式”设题,引导学生反观自身的阅读行为,却颇具匠心。该题立意明确,角度多元,考生可写传统的书本阅读,也可写时尚的网络阅读;可写精读的深入,也可写速读的实用;可写传统阅读方式的局限,也可以反思快餐式阅读的不足;还可以写自己在阅读方式选择上的心得或困惑……
有专家指出,今年的天津卷作文题是时代与青春的约会,科技与阅读的邂逅,思辨性较强。考生可调动自己的阅读经验,多维度地展开写作。同时题目聚焦在“青春”和“阅读方式”上,开放有度,有利于防止宿构与套作。另外,作文题在文体的选择上较为自由,可议可叙,便于学生展示个性,写出好文章。
近年来社会上流行一个词——“范儿”,并派发出“中国范”“文艺范”“潮范儿”“有范儿”等一系列词语,“范儿”多指好的“”风格“做派”,近似于“有气质”“有格调”“有品位”的意思,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范儿”,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范儿”,不同职业有不同职业的范儿,一个人也可能有一个人的“范儿”……
根据上面的材料,结合你的生活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
也许将来有这么一天,我们发明了一种智慧芯片,有了它,任何人都能古今中外无一不知,天文地理无所不晓。比如说,你在心里默念一声“物理”,人类有史以来有关物理的一切公式、定理便纷纷浮现出来,比老师讲得还多,比书本印得还全。你逛秦淮河时,脱口一句:“旧时王谢堂前燕”,旁边卖雪糕的老大娘就接茬说“飞入寻常百姓家”,还慈祥地告诉你,这首诗的作者是刘禹锡,这时一个金发碧眼的外国小女孩抢着说诗名《乌衣巷》,出自全唐诗365卷4117页……这将是怎样的情形啊!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联想或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中国自古有“学而知之”的说法,这里的“学”,通常被理解为从师学习。韩愈就说过:“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或懂得道理的途径日趋多元。
请结合你的心得和体验,在“____而知之”中的横线处填入一字,构成题目,写一篇文章。
两条小鱼一起游泳,遇到一条老鱼从另一方向游来,老鱼向他们点点头,说:“早上好,孩子们,水怎么样?”两条小鱼一怔,接着往前游。游了一会儿,其中一条小鱼看了另一条小鱼一眼,忍不住说:“水到底是什么东西?”
看来,有些*常见而又不可或缺的东西,恰恰*容易被我们忽视;有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却能够引发我们深入思考……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镜”是认识自我和世界的另一双眼睛。今天,更多种类的镜丰富了我们感知的层次和色彩:望远镜将我们的视线引向远方,显微镜撩开微观世界的神秘面纱,反光镜让我们瞻前仍可顾后,哈哈镜变幻出多样的自己,三棱镜在我们面前架起一道美丽的彩虹。这些镜为我们打开了多维的空间,使我们的视野更加开阔,思想更加深邃,心灵更加明澈。
请从望远镜、显微镜、反光镜、哈哈镜、三棱镜中至少选择两种镜,结合自己的感悟,写一篇文章。
世界似画笔下缤纷的色彩,世界如琴弦上跳动的音符;世界因创新而进步,世界缘和谐而温馨;世界可以存在于神奇虚拟的网络,世界更演绎着平凡真实的人生;世界说起来很大,世界其实又很小……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每个人都生活在世界之中。请你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以“我生活的世界”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一、基础等级
基础等级分内容和表达两项,基础等级的评分,以题意、内容、语言、文体为重点,全面衡量。
(一)内容项(20分)——题意、内容
其重点是题意、内容。对于内容要综合考虑,对于材料的把握虽然符合题意,但文章不好、中心基本明确、内容单薄、感情基本真实的,可以在三等上打分。
考生的考卷中所述论据的真实性要特别注意,如果是编造,或者有明显错误,或者不能佐证文章观点的,要适当扣分。
(二)表达项(20分)——语言、文体和结构、卷面
其重点是作文的结构、语言、文体、卷面等,但也要综合考量。1、根据表达项的细则,在“内容”评等的基础上,除了在相应的等级上评分外,还可以考虑在上一等或下一等打分。
2、在“内容”等级判分的基础上,表达项原则上不跨等给分,如内容判三等,表达不能在一等给分,只能在三等或二等或四等给分。
二、发展等级(20分)
基础等级分要与发展等级分相匹配,发展等级分不能跨越基础等级的得分等级。
1、发展等级分原则上随内容或表达的等次给分,如内容二等,表达三等,发展等级一般可在二等给分。
2、发展等级一般不在内容或表达的下一等给分,如内容一等,表达二等,发展等级一般在一等或二等给分。
3、发展等级在内容给分的基础上,一般不跨等给分,如内容三等,发展等级不能在一等给分。
4、内容在四等的,“发展等级”可以给1到2分;确为抄袭的,“发展等级”不给分。
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特征”4项16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
1、深刻:①透过现象看本质②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③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2、丰富:④材料丰富⑤论据充足⑥形象丰满⑦意境深远
3、有文采:⑧用词贴切⑨句式灵活⑩善于运用修辞手法⑾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意:⑿见解新颖⒀材料新鲜⒁构思精巧⒂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⒃有个性特征
三、关于作文的其他项评定
(一)扣分项评定
出现错别字,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不计,扣完5分为止;标点符号出现3处以上错误的酌情扣分;不足字数者,每少50字扣1分;无标题扣2分。
(二)残篇评定
1、400字以上的文章,按评分标准评分,扣字数分。(少50个字扣1分)
2、400字以下的文章,2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3、200字以下的文章,1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4、只写一两句话的,给1分或2分,不评0分。
5、只写标题的,给1分或2分,不评0分。
6、完全空白的,评0分。
-
南楼宣传视频
视频 -
榆树教育
视频 -
教学环境
视频